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html模版[北京教育]人大黨委宣傳部:凝心聚力走中國特色之路 智破難題為百姓力謀福祉——理論界關於2017年全國“兩會”的觀點綜述
[北京教育]人大黨委宣傳部:凝心聚力走中國特色之路 智破難題為百姓力謀福祉——理論界關於2017年全國“兩會”的觀點綜述

2017-06-06 17:06:33 622 次瀏覽

來源:北京教育(德育)

編輯除油煙機:浩爽

2017年3月3日和5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以下簡稱“兩會”)在北京相繼開幕。會議聚焦中國發展大局,著力破解發展難題,解決百姓關切問題,在全面總結過去一年工作的基礎上精心謀劃未來,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進一步指明瞭方向。本次“兩會”在黨的領導下,對各項報告、各項提案議案展開瞭充分的討論,在民主集中制原則指導下開展各項工作,充分體現瞭我國人民當傢做主,體現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所在,各項重大議題引起專傢學者的強烈反響與熱烈討論。

一、圍繞核心:黨的領導不可動搖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確定瞭方向。2017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6年,我國發展面臨國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交匯的嚴峻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在堅持中完善,在實踐中發展,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貫徹於人大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凝心聚力辦大事的根本保證。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何益忠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是中國革命歷史實踐的必然結果,黨的領導是中國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也是“兩會”制度的核心要素和根本保障。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戰表示,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中明確瞭目標與戰略、中國與世界、責任與擔當三對關系,方向明確,路徑清晰,動力充沛,把國傢和民族的發展推向新高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王義桅教授指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發展的道路,因而能夠成就輝煌。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周尚君教授認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當代中國“同心圓”式政治結構的中軸。研究中國問題,首先要研究好中國共產黨,這樣就抓住瞭研究中國的核心,就找到瞭解答當代中國從哪裡來、向哪裡去的“鑰匙”。中國政法大學柯華慶教授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是“做正確的事”。

二、尊重知識: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2017年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民進黨、農工黨、九三學社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在聯組會上,總書記強調,全社會都要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營造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良好社會氛圍,廣大知識分子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刻苦鉆研,勤奮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總書記的講話引起理論界知識分子強烈認同,專傢學者紛紛表示,不能辜負黨和國傢的重視和期望,要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和更加優異的成績報效祖國和人民。

尊重知識分子,發揮資政育人重要作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此次關於知識分子的重要講話,體現瞭黨中央對知識分子的充分肯定、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是對知識分子的極大鼓勵和鞭策,也為高校智庫建設指明瞭方向。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鳳亮認為,總書記的講話體現瞭黨和國傢對知識分子的高度尊重、對加強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同濟大學副校長蔡達峰指出,民主黨派集聚瞭各領域的優秀知識分子,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尊重知識分子群體,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引導他們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

培育傢國情懷,勇擔社會發展歷史使命。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認為,總書記的講話推心置腹,每個知識分子都要有濃厚的傢國情懷。教師作為高等教育戰線知識分子的一員,首要的一條就是要成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蘭表示,總書記的講話對科研人員來說既是要求,也是重大機遇,我們都應當站在國傢戰略的高度,奮發向上,主動作為。華東理工大學黃發榮教授認為,總書記的講話為發揮知識分子擔當精神和在國傢創新發展中的作用指明瞭方向。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應努力做好兩件事:一是上好每一堂課,為國傢培養高素質的有用人才;二是做好科研,為國傢的科技進步出力。

三、關註發展:經濟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6.5%設定為2017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這一目標為2016年6.5%—7%經濟增速的區間下限,其他主要經濟指標也紛紛調降,專傢學者對此普遍認為,這一數據與中國經濟現實更加貼近,在引導市場預期的同時,顛覆瞭唯GDP至上的傳統思維,能更好地為2017年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添柴加薪。

經濟總體平穩運行,邁入提質增效新階段。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胡繼曄教授認為,2017年是挑戰和機遇並存的一年,金融危機的挑戰大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機遇,但市場激發的微觀活力將大大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L”型的宏觀經濟有望探明底部、觸底反彈。東北大學文法學院黨委書記張雷表示,在當今世界經濟形勢整體低迷,政治格局復雜多變的大形勢下,中國經濟能夠持續向好來之不易,說明中國經濟韌性很強,黨中央決策部署正確。新的一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瞭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明確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必須著力強化的核心和重點。北京大學國傢高新戰略研究院院靜電機推薦長厲以寧指出,中國正處在轉型階段,要從以往把速度和數量放在主要位置的發展方式,轉變為以效率和質量為中心的發展方式……2017年經濟增長能不能達到並超過6.5%,要看我國經濟的效率基礎如何。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之源”,也是世界宏觀經濟的“穩定之錨”,在全球經濟低迷、經濟增速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能繼續保持一個較平穩增速,就已經說明中國的宏觀經濟處於均衡狀態。

抓準經濟增長點,釋放經濟增長動力源。2017年“兩會”上討論瞭我國的一批新的增長極問題,理論界認為,要著力把握住新興經濟增長點,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我國經濟建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湯維建教授認為,分享經濟充分體現瞭創新發展理念,必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要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將帶來更多新活力。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謝絢麗副教授指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原來的人口紅利以及改革開放釋放出的市場活力開始消耗,經濟進一步發展就要靠新的經濟驅動力,而這個驅動力就來自創新創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李心愉教授指出,中國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助於夯實自己的增長基礎,也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為促進世界經濟恢復良好發展態勢作貢獻。北京交通大學鐘章隊教授談到,3G解決人和人的通信問題,4G解決人和機器的通信問題,而5G不僅要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更要解決機器和機器的通信連接,也是未來達到萬物互聯的基礎,5G已經成為國傢戰略性新興產業。

四、破解難題:深化改革大力攻堅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一批重大改革方案陸續出臺實施,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召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

重點發力供給側改革,吹響闖關沖鋒號。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韓復齡教授認為,針對今年內外部經濟環境的新變化,要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三去一降一補”仍然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任務。同時要註意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政府引導的核心作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其中既要避免行政化、部門化、碎片化傾向,也要盡快在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姚樹榮表示,這次“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吹響瞭改革闖關的沖鋒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化蛹成蝶的轉型升級過程,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要勇往直前,堅決闖過這個關口。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賀力平教授指出,“三去一降一補”背後有許多制度因素……不與制度改革相結合,“三去一降一補”在很大程度上又會成為表面文章。

深入推進多方改革,解決發展桎梏問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年,需要搶險灘、啃硬骨頭,加大改革力度,統籌協調各方面工作,增強改革定力,加強改革協同。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孫立平教授認為,中國過去快速發展瞭30多年,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社會財富被創造出來,但在經濟和社會的各個環節,也滋生瞭大量的寄生物,吞噬社會創造的財富,加重經濟系統的負擔。到目前經濟增長開始減速的時候,這個問題就顯得越來越突出瞭,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經濟恢復不瞭活力。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表示,公有制建立以後,在很長時間內還存在著產權的問題。我們需要考慮公有制怎麼能夠把權利和責任的邊界劃得更為清楚以及在公產和私產並存的情況下產權的界定和保護兩個大問題。

五、落實民生:發展成果惠及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2017年“兩會”上,民生問題依舊被擺在關鍵位置。決勝全面小康,讓人們共享改革成果既是黨和政府工作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打好扶貧攻堅戰役,小康路上無人掉隊。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蔡志海教授認為,精準扶貧包含瞭多元合作治理理念和具體實踐,精準扶貧既強調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也強調要遵循市場的基本規律,構建起瞭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多方合作,推動貧困治理有效實施。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指出,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時期,脫貧難度進一步加大。要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讓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最難,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造血”。在穩紮穩打的同時,各地應根據實際進行創新,精準、高效地完成脫貧任務。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表示,確保居民穩定增收的同時,著力縮小城鄉之間、群體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還需要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薪酬分配、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綜合施策。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王佃利教授提出,要繼續探索可持續扶貧方式,進一步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扶持力度。要註重強化農村養老氛圍、養老道德方面的教育,將養老問題和農村扶貧問題結合起來。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認為,教育扶貧是最重要的頭等大事,首先要體現在義務教育的公平上,不僅是要有學校讓每個學生上,還要做到學校質量在全國基本一致。

解決民生民計問題,提高群眾生活質量。遲福林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瞭更突出的位置,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來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長安教授指出,政府應當努力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改善職工待遇。同時,努力消除就業歧視,更加關註女性、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就業狀況,盡快實現公平就業。國傢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孝德認為,環境保護事關國計民生,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解決環境污染的難題,尤其要處理好經濟轉型中GDP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問題。山東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周長軍建議國傢在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比如《大氣污染防治法》等)及實施細則靜電除油機的同時,出臺更為有效的措施加大對霧霾的治理力度。

政府讓利給惠於民,降低生產生活成本。國傢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指出,簡政放權極大減少瞭政府對市場的幹預,為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起到制度保障,降低瞭企業的辦事成本,提高瞭企業的辦事效率。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胡怡建教授表示,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主體,也是就業的主要載體,把企業負擔降下來,激發它們的生機與活力,企業的蓄水池浪花翻滾,創業就業就能如魚得水。國傢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張效羽副教授認為,減少企業各類稅費是本屆政府一貫政策,但是由於我國長期以來財稅體制和行政收費體制比較復雜……應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減少各類稅費和資源費,為企業降成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李稻葵教授提出,要適當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財政稅收適當多留一部分給地方政府,讓地方政府用好手中的財政收入,給民營經濟進一步減稅。

六、推進法治:完善中國特色法律體系

法治是國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傢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傢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今年全國人大全體會議正式審議瞭《民法總則(草案)》並表決通過。民法典編纂歷程走過63年,如今取得實質性進展,專傢學者也表達瞭諸多意見。

《民法總則》表決通過,民事糾紛有法可依。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強調,每個人一生可能不會和刑法打交道,但總要和民法打交道,民法典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將保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制定民法典,是幾代民法學人的夢想,也是一個國傢法制文明的重要體現。北京大學法學院尹田教授指出,民法典將老百姓的民事權利集中加以規定,便於學習、查閱和運用,人民群眾手中有瞭一本民法典,就有瞭一個“權利保障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軼教授指出,民法典,被人們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總則》就是社會生活百科全書裡最重要的一個篇章,是整個民法典的第一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民法總則》是整個民法典的綱要,《民法總則》的內容確定後,整個民法典所遵循的基本的原則、一般的規則隨之確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黨委書記陳蘇表示,《民法總則》在民法典的體系結構中起基礎性作用,其編纂工作體現瞭社會主義民法的精神,體現瞭中國法治建設的特色,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不斷完善和深化的總結。

民主法治入腦入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清華大學法學院周光權教授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立法精細化、精準化,積極回應民生訴求等方面下足瞭功夫,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充分發揮瞭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西安政治學院傅達林教授指出,從宏大敘述的藍圖勾畫,到促進福祉的立法審議,再到事關你我的民生末節,營造出“兩會”強大的輿論場,信息網絡平臺更是極大拓展瞭公民參政議政的渠道。朋友圈裡全國“兩會”的走紅,深刻折射出國傢民主法治的進步。南京中醫藥大學王旭東教授建議,用3—5年時間,從法律地位、法律名稱、涵蓋范圍、行業特色的法律需求、行業與社會的法律關系等方面,探求現有法律內容的科學性、指導性、可操作性以及需要增補、調整、修改、完善的內容。

七、佈局未來:著眼未來培養更傑出的人才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指出,“雙一流”是2015年以後產生的一個新詞……到此為止,“雙一流”建設頂層設計、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選標準、遴選機構、工作程序都具備瞭。建設“雙一流”要著眼於辦更好的教育,培養更加傑出的人才。

建設“雙一流”需要轉變思維,凸顯人才核心地位。靳諾指出,中國大學在建設“雙一流”進程中,必須尋求和確立自己的“魂”,把“中國特色”註入大學建設的“魂”中,體現中國一流大學的學術自覺和文化自信。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指出,“雙一流”建設的關鍵在於先建設,再組織專傢委員會評估建設成果,不是哪一所大學,都可以成為世界一流。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提出,立足學科建設,紮根中國大地,才能實現“雙一流”的目標。蘇州大學黨委書記王卓君認為,創新的主要資源是人才,大學是人才集聚之地,也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要讓人才集聚,特別是高端拔尖人才的集聚有大的提升,需要各方的努力。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嶽清唐副教授表示,在一流學科的建設口號下,更要重視跨學科的研究;在一流大學的建設口號下,更要重視一流人才的培養。

建設“雙一流”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正確選擇,要用中國模式建一流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指出,我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決定瞭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紮根中國大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事業提出的根本要求。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陳群指出,從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的角度來看,“雙一流”建設是“211工程”“985工程”的延續,但在建設思路方面又有很多創新之處,它將有力支撐國傢相關戰略的實施,更好地服務國傢與社會發展,必將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認為,“211工程”“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們的實施都會使中國的大學更加成熟與自信。

八、肅清風氣:標本兼治不懈反腐

2016年,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問題,審議通過瞭《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並啟動瞭國傢監察體制改革。全面從嚴治黨,開展反腐鬥爭,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2017年“兩會”,反腐倡廉話題關註度不減,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始終保持廉潔本色”。

不姑息、零容忍,加大力度打虎拍蠅。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副校長桑學成指出,反腐倡廉是民心所向,既是壓力也是動力,要化壓力為動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寬松軟到嚴緊硬有個過程,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要抓常抓長抓細。國傢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表示,十八大以來,反腐力度前所未有,“兩會”代表委員將就建立制度性反腐長效機制進行探討。反腐需要繼續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保持高壓態勢,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反腐敗重點是要解決目前的權力結構、改革利益格局和革新政治生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反腐敗來解決目前中國的現實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山東大學法學院柳忠衛教授表示,不僅要關註“關鍵少數”的腐敗問題,而且要關註身邊的腐敗問題,特別是對於侵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微腐敗”問題,要一抓到底,堅決鏟除。

創新機制設計,探索國傢監察體制改革。3月6日,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北京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通過制定國傢監察法,賦予監察委員會必要的調查權限,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傢意志。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指出,國傢監察體制改革是為建立統一而有權威的反腐敗機制,以有效地控制公權力為目的的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對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實現反腐敗工作的法治化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指出,反腐敗國傢立法要更新立法思維,提高立法質量,實行精細化立法,科學界定“腐敗”概念,細化權力腐敗標準和貪污受賄等腐敗犯罪行為的剛性要件,提高法律法規在執法、司法中的可操作性、一致性,最大限度地消除由於自由裁量權過大而導致腐敗犯罪逍遙法外。中國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湘潭大學基地吳建雄教授認為,國傢監察委員會的組建,意味著現行紀檢監察合署辦公體制運行的調整和優化……監察委員會組建後的合署辦公格局,將呈現出黨紀檢查、廉政調查和反腐偵查相互獨立、相互銜接和相互配合的嶄新格局,這將極大地提高懲治和預防腐敗違法犯罪的法治效能和強大威懾,為構建“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的有效機制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原文刊於《北京教育(德育)》2017年第5期,執筆人: 《思想理論動態》編輯部張曉萌、徐貴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fkjyna9y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